機器翻譯,端靠人類譯者成全

電腦及網際網路的發展使翻譯產業歷經重大變遷,同時也帶動著翻譯軟體的進步、語言對的大量增加與資料庫的同步更新,這種種變化使得機器翻譯的譯文更加準確、能互譯的語言種類更多、能翻譯的專門領域更是一日千里,譯者的人力也因此得以藉著大量、快速的機器翻譯而精簡。但另一方面,在機器翻譯之後的譯後編修階段,卻需要越來越多的譯者投入。

這話怎麼說呢?譯者貢獻了自身的專業領域知識,確保翻譯的資訊能成功地引發目標受眾的共鳴,並且重現源語中意圖傳遞的效果。雖然機器翻譯的應用,是為了幫助譯者能以更少的時間,得到更大量的工作成果,但事實往往不盡如人意。機器目前仍有無法突破的限制,有可能在輸入一段文字後,自動輸出的譯文卻產生嚴重的誤譯、漏譯,或是術語翻譯不一致等情況。由此可知,以機器譯文作為最後成品並不明智,這些篇章皆需事後進行更為嚴謹、精確的編修與檢查。這意謂著譯者往往需要重寫機器譯文。然而,校閱機器翻譯出來的那些句法不通、缺漏不斷的譯作,可能比起直接翻譯原稿更浪費時間。

更深一層來說,以上只是機器翻譯的「物理性」缺陷,機器翻譯最無法跨越的鴻溝,是在於一些「化學上」的因素,機器無法人性化地避開不同文化間的禁忌、無法機敏地因應目標地域的法規與經濟、政治狀況而調整用語,也無法深入探索大千世界多元文化中最細微的差異。因此,機器譯作即便在技術上正確,卻無法傳遞原始訊息的神髓,也難以引發目標受眾的共鳴。

人類譯者的主要工作也可能因此轉移到機器翻譯的幕後,從以往貫穿全程的翻譯工作,轉而變為將機器譯成的語句穿針引線,織就通往人類世界的錦緞。作為機器譯作與人類意識的橋樑,譯者擁有的優勢是對文化的兼容與彈性,可依目標的人、事、時、地做出最精細的調整。在翻譯上,機器做出的貢獻固然不可小覷,但是人類創造了機器,心智能力在機器之上,即使機器透過演算達到人力無法匹敵的處理能力,然而人類心智與情感的複雜,超越機器的演算範疇。譯者的工作是將機器翻譯單純快速的語句置換,提升至真正的溝通藝術。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