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服務和高度可譯性原文的好處

大部分的人都應該能夠接受「每一篇被翻譯的文件都有不同層次的難易度」這個概念。

但若是說「文章內容的深奧程度不是造成翻譯難度差異的原因」,而是「根本的原因是寫作方式」?

這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夠理解的了。

事實上,許多非常進階的研究論文和學術文章都能夠很順利的翻譯成不同目標語言,反倒是一些價值性較低且那麼深奧的概念、沒有那麼多技術詞彙的文章,最終反倒成為譯者翻譯過程中的惡夢,而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原始文件翻譯的可譯性(translatability)。

用字的選擇、字彙詞語的使用和組合方式、句式的難易度、與比喻修辭的用法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會影響原始文件翻譯難易度和可譯性的關鍵原因。

可譯性低的文,有什麼影響?

一篇可譯度低的文,最根本的負面影響莫過於,它可能在原始語言當中能夠被正常的閱讀,卻不見得能在被翻譯成不同目標語言後仍能準確的傳達作者的想法。

當一段文字不能輕易的被翻譯成不同語言時,譯者必須要根據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尋找最佳的方案來傳達這個意思。有時候,譯者只能完全不照文字精準的表達,而是讓讀者能從上下文來理解文章的含意,也有時候譯者必須要使用括號或腳註來補充說明,又有時候譯者只能盡其所能的總結作者原意後,換個方式來表述。

阿拉伯語作家和資深翻譯員Fatma Naaot就曾說過: 「我問過我自己一個問題:究竟我的工作是傳達作者所說內容的翻譯人員,還是作者怎麼說的翻譯人員?」

很多的翻譯人員,他們是提供高水準翻譯服務、且擁有了流利來源語言和目的語言的母語水準、瞭解兩種語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語境、同時還具備了與源文本相關的專業或學術領域的知識,但即便如此,也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作者希望自己的文章是被譯者重新撰寫、或是由譯者來決定所要傳達的內容吧!?

這也是為什麼,提供一篇精鍊、可譯性高的原始文件,是如此茲事體大的事了!

辨別出阻礙翻譯的各種原因

選詞:

選擇有明確含意且準確的詞彙,避免同音詞、同音異義詞和依賴於上下文才能明白其意的詞彙;除非完全沒有選擇、完全無法避免,否則不使用行話和俚語。

當使用專業性強、技術性術語時,要確保全文中的一致性,遵守「一個術語、一個概念」的法則,也就是說不要用同一個來解釋不同的概念,也不要用不同的詞彙來形容同一個概念。

當一個字可以有多種用法,例如可以做名詞、也可做動詞的情況下,選擇一種用法並且在全文中貫徹始終。

寫作過程當中,盡量不要使用可能有歧異的句式,或是未完的、省略的敘述方式,盡可能的確保想要傳達的想法能被完整的傳達。

複雜的難句: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存在的語言,都有著不同的句式結構。

當原始文件中使用的是最適當的句式結構時,往往可譯度甚高,翻譯過程高效且準確;當原始文件用複雜、意模糊不清的句式結構時,翻譯起來將會更加的耗時、費力、間接提高翻譯成本,最終翻譯還有失去原始文件含意的可能。

當面對原始文件中有太過於冗長的、複雜的、含意模糊的句式時,作者應該要試著根據想要表達的意思,將長句分成數個簡化、精鍊、各自有明確主旨的句子。

比喻修辭:

社會方言、個人方言以及其他依存於文化之上的語言,通常都屬於可譯性極低、會造成譯者和目標讀者極度困惑的原始語言種類。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食物的種類上,台灣所稱的空心菜、湯匙菜,都是當地人根據食物的外型所取的稱呼,這些用詞若是被翻譯成”hollow vegetable”、”spoon vegetable”,對於其他地區的目標讀者則是完全無法聯想、也毫無意義的詞彙。

所以,當社會方言(基於社會知識或規範習俗才能有相應意義的詞彙)不是絕對必要使用時,建議作者尋找一個其他的、更為標準的用詞;反之,當作者知道自己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包含了任何種類的比喻性修辭,卻礙於文章主旨無法刪改時,建議尋找有經驗、翻譯水準更高的翻譯人員來盡其所長的準確翻譯。

綜上所述,當作者在撰寫原始文章時,應以語言簡練、可譯性高的文章為最終目標,不僅可以保證最終翻譯品質的準確度,也能節省不少耗時和成本,若是原始文章中有不可避免造成翻譯困難的任何因素,則尋找有能力處理此因素的翻譯服務就成為了作者的首要之務了!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