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出版實驗:其對文學翻譯的影響
荷蘭最大的出版商 Veen Bosch & Keuning (VBK) 所發起的荷蘭出版實驗,代表了文學翻譯發展的關鍵時刻。這項實驗於 2024 年 11 月宣布,內容是使用人工智能 (AI) 將少於 十本荷蘭小說書翻譯成英文,特別針對尚未售出英文版權且被認為未來不太可能售出的商業小說書。本文提供全面的分析,涵蓋實驗的細節、意義、效益、挑戰、與其他領域的比較,以及未來潛在的發展。
實驗內容
VBK 挑選了一小批流行小說書籍,這些書籍由於成本高昂或需求低迷而從未觸及英文讀者。AI (很可能)使用一種稱為神經機器翻譯的系統(一種從大量文字中學習的工具),產生初期譯本。之後人工編輯會介入,修正錯誤並改進語句流暢度,確保故事仍然引人入勝。使用 AI 前會徵詢作者的同意,確保他們的意見受到尊重。這次只限少於十本書,並從電子書開始,這是一次謹慎的測試,目的在了解 AI 是否能為荷蘭文學在英文市場開拓新的機會。
為何重要
這個專案之所以受人矚目,是因為它是大型出版商嘗試新方式處理小說的大膽舉動。翻譯費用昂貴,而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因此許多荷蘭書籍從未與英文讀者見面。這項實驗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一種在全球分享更多故事的方式。但這也引起了很大的疑問:AI 可以處理故事的核心嗎?翻譯員會失去工作嗎?《衛報》(The Guardian)和《書商》(The Bookseller)的報導顯示出版界既興奮又憂慮。翻譯協會(The Translators Association)的 Ian Giles 等業界領袖警告說,人工智能可能會對翻譯員的工作帶來負面衝擊,有些翻譯員的工作機會已經減少。這使得這項實驗成為所有關心書籍人士的重要課題。
對讀者和作家的好處
AI的優勢可能令人印象深刻。對於讀者而言,這意味著有更多的書籍可供選擇——如果沒有這項技術,這些故事可能仍然不見天日。它可以將新鮮的聲音從荷蘭帶到英語國家,增添閱讀的多樣性。對於荷蘭作者,尤其是那些書籍銷量不高的作者,此提供了一個贏得更多讀者與更多收入的機會。AI 可以將翻譯的時間和成本縮減一半或更多,而人工編輯則可以保持穩定的品質。《對話》(The Conversation)指出,這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橋樑,讓讀者欣賞到他們從未見過的故事。這是一個讓文學世界變得更大、更連結的機會。
需要考慮的挑戰
不過,還是有實際的障礙。書籍翻譯不僅是文字的翻譯,還必須能傳承故事的精神、幽默感和靈魂。AI 常常會錯過這些事情,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e)解釋,畢竟它無法完全掌握人類的情感或文化細節。翻譯品質低劣的書籍可能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或混亂不堪,讓讀者失望。還有對翻譯人員的影響;《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表示,該領域的許多人感到憂心忡忡,研究顯示已有三分之一的文學翻譯人員因為 AI 而失去工作。如果作者或讀者不信任結果——認為 AI 缺乏人情味——他們可能會離開。人們想要進步,但不能以犧牲文學的特殊性為代價。
比較領域:為什麼書籍是不同的
翻譯書籍與翻譯手冊或商業文件等其他工作不同。對於這些手冊文件,AI 可能很有效,因為字詞很直接,而且經常重複。但小說則是另一回事。它需要創造力、擁有對語言的感覺,以及對人類的了解,這些都是 AI 尚未掌握的。瑞士文化基金會(Pro Helvetia)強調這個差距:手冊可以是機械式的,但小說需要人類的火花。「荷蘭出版實驗」是一項測試,觀察科技是否能跨越這條界線;或者,在這個與人類經驗息息相關的領域中,科技注定落於下風。
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
這個專案的未來可能有幾個走向,各有其不同的啟示:
- 協力合作:AI 可以完成初稿,節省時間,而人工翻譯員則可以修飾初稿,增加深度。《Wordvice AI》顯示這種團隊合作已在某些領域中發生。它可以融合速度與技巧,讓翻譯變得更好、更快。
- 分工:AI 可能會處理簡單的書籍——例如快速閱讀的驚悚小說——而人類則可以處理更豐富、更具藝術性的故事。《ResearchGate》認為這種分工法可以各取所長,不過要決定哪些書籍些應該使用哪種方式可能會引發爭論。
- 保持人為:如果讀者或作者認為 AI 無法媲美人類的觸感,翻譯員可以繼續主導翻譯流程。《出版郵報》(The Publishing Post) 報導了一些早期的反彈跡象,暗示如果技術令人失望,傳統也許可以堅持下去。
是什麼決定了這一切?讀者與作者。如果人們購買並喜歡這些電子書,而作者也對 AI 的角色感到滿意,這項模式可能會持續成長,如果反應不佳,可能會停滯不前。2025 年發行的作品將提供我們確切的證據——銷售數字、評論與作者回饋將說明一切。
最終想法
「荷蘭出版實驗」並非文學翻譯的決定性轉變,而是一份邀請,請您重新想像文學翻譯的未來。它探討AI是否能成為一種工具,而非人工翻譯的替代品,強化而非掩蓋人類的技藝。其結果取決於謹慎的平衡:結合科技的潛力與敘事的精髓。目前而言,這只是溫和的一步,卻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可能重塑敘事如何傳達給新觀眾的過程。無論它最終開啟了創新的方式,或重申了傳統翻譯的價值,其意義都將遠遠超越此次初步試驗。
專業的翻譯公司,例如 Ulatus,早已意識到人工智能在翻譯上的潛力,並已透過人類的專業知識來確保品質。有別於一般的人工智能工具,我們的機器翻譯 (MT) 引擎專為準確性度身打造,以行業別的專業資料進行訓練,並針對語言細節進行微調。此外,透過機器翻譯+譯後編輯 (MTPE)服務,人工編輯會精修 AI 生成的翻譯,以維持原作的完整性,同時確保可讀性與文化相關性。這種混合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流程,同時以人類的專業知識完善最終的輸出,證明翻譯的創新不一定要以犧牲品質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