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思想的語言

您的話語會影響您思考方式嗎?若不能把某些事物付諸言詞,會不會影響到您對這想法的信任或信念?這些問題對作家與譯者又有什麼影響呢?

您可能聽過這個問題:「您是用什麼語言來思考的?」若是雙語人士,可能經常以母語思考,然後將所得到的資訊翻譯成第二語言。然而,有數個哲學家為了「講西班牙文的人是以西班牙文思考」或是「說英文的人是以英文來思考」這類觀點爭論不休。這個爭論點起因於尚未識得任何語言的初生嬰兒,已然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換言之,嬰兒並不「以任何語言」的方式來思考,他們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學著解讀各種訊息。

這個觀點是:我們不必然是以某種語言思考,我們乃是學著以那套語言來處理我們的思緒。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微妙,卻很重要。

在翻譯領域,思考與語言是舉足輕重的觀點。畢竟,若要將一份文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您會希望讀者不僅是了解文字敘述,更能領略文字背後意圖傳達的真義。

語言學與感知能力

Lera Boroditsky是語言與思想的專家,在史丹佛大學擔任心理學、神經科學與符號系統的助理教授。她提出了以一個有趣的例子 ― 如何以多種語言來審視一個簡單的句子。她問道,假使您舉出的簡單句子是「布希讀了本喬姆斯基的新書」,則依照您所說的語言來思考以下問題:

  • 在英文中,動詞須標注時態;在這個情況中,要將動詞發音成red,而不是像reed。
  • 在印尼文中,您不需要(事實上是不可以)改變動詞來標示出時態。
  • 在俄羅斯文中,您必須得改變動詞來指出時態與性別。所以,若讀喬姆斯基新書的人是蘿拉‧布希,而非喬治‧布希,則需要改變至適用女性的動詞形式。在俄羅斯文中,您也需要將該動作的完成程度包含在動詞資訊中。若喬治只讀了這本書的一部分,而非努力地把整本書鑽研完畢,您亦須使用不同的動詞形式來表達。
  • 在土耳其語中,您須將獲得資訊的方法包含在動詞訊息中:若您是親眼目睹這個事件,您在描述該事件時使用的動詞形式,會不同於您讀到、聽說,或是由布希的一段話推斷出該事件的動詞形式。

在Boroditsky所舉的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人們基於其母語,而對不同的細節產生關注。有些聚焦在時間與空間,有些是在性別,有些則是在動作周圍的物質世界等等。這對作家與譯者而言的意義是,若希望您的訊息能為譯語大眾所了解,則必須將他們需要了解的訊息包含其中。

語言與信念

若我對一件事情無法言述,那我還有可能深信它嗎?若我深信著它,我需要以言語表達出這信念嗎?

研究發現,當在一個語言中沒有字句可以表達某個概念時,人們非常難以相信與這個概念相關的想法之真實性,而且不一定能執行需要這種資訊的工作。語言主導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向,並藉此形塑我們的思維與行動方式。某事物可以一字句來使其變得可信,但若描述它的字句不存在,則使得它幾乎無以為之。

行為經濟學家Keith Chen 注意到,語言的結構甚至可能影響到您儲存、增加財富以及將商業最大化的能力。他注意到像是「明天下雨」對比「明天會下雨」這類的簡單句子,都有可能因我們察覺時間的方式而有所差異。對時間的感知,則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若您想在商業或學術環境中,最大化您所呈現的資訊,則您須將作品中不屬於譯語或該文化中的概念描述得非常明確具體。

思考以下這個句子:「老鼠吃了那起司」。大多數西方人的第一觀感將是負面的,因為老鼠被視為骯髒、帶有病菌的生物。但在中國,老鼠的形象並沒有如此負面。這裡要給作者與譯者上的一課是:要記得,用來解釋我們的慣用語、隱喻與範例的字句選擇,對譯語大眾而言實具有情緒性的影響,並且這影響有可能會與我們期望的不同。

這個資訊給我們的最大收穫是,若想要譯語大眾完全掌握您翻譯過後的概念,則必須慎選用字與例子。從性別議題到顏色,從圖解到食物與口味,從宗教乃至政治,您的讀者基於他們認為事情應該是如何運作的想法,來解讀您觀點,而這常會對您所釋放的訊息產生影響。文字創造出圖像,因此請確定您創造出正確的圖像。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