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學位能保障未來的高薪嗎?

從小到大一路念書,力爭上游,從大學、碩士一直念上去到博士,學無止境…。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何而戰,攻讀這個博士學位是在追求一個未來,還是追求眼前的完美?不管是在國內或是在國外,都會面臨到一個問題,博士對於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幫助?這三年來,在英國和美國的博士人數穩定增加,或許是因為一些國家經濟狀況好轉,有太多學生出國留學。以美國而言,每年有超過五萬名博士畢業生投入職場。

攻讀博士是一個重大決定,它不僅會消耗你最黃金的青年歲月,而且失敗的風險不低。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調查指出,從大學畢業起算,一般博士學位通常需要8年時間才能完成。以10年來計算的話,美國則只有57%學生能獲得博士學位;在人文科學方面,則只有49%。從大學畢業開始,要取得一個博士學位,先從碩士的基礎訓練開始,進階到博士班之後,就奉獻給了學術研究。這段時間內,要進行原創性的研究,完成博士學位論文,而這(幾)篇論文必須是很嚴謹的,會耗費很多時間,也要考慮到未來的論文發展,最後還要能發表出來。有些嚴謹的教授對博士的觀點與學生的求學動機不同,很多學生認為攻讀博士學位是揚眉吐氣,未來可以提升薪水和社會地位,而這些教授則是要培養一個嚴謹的學術人才,所以會使博士生涯過得更痛苦,甚至於汰除掉不適合走學術路線的學生。所以攻讀博士過程不是想像中的浪漫,很多時候對於才智學識的挑戰並不困難,但對於紀律和耐力是種考驗。經常要面臨許多失敗挫折,一個好的指導教授是很重要的。好的指導教授除了知識的教授之外,更應該願意多花時間來討論論文。

如果您目前仍在攻讀博士學位,可以反思幾個問題。除了繼續進行研究及投稿論文之外,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繼續在學術界工作,或是未來轉戰到產業界?NSF調查指出,超過12%博士在畢業時,背負了包含學生貸款的7萬美元債務,且畢業即失業,只有約40%博士畢業生能夠在半年內找到工作。所以在攻讀博士的生涯中,應該要有足夠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從政府補助中獲得,以減輕為了籌措學費的工作負擔。然而如果純為經濟考量來計算投資報酬率的話,博士學位不見得比碩士學位更值錢,甚至在某些學科領域上,兩種學位的薪水是相同的。在美國獲得終身職的博士畢業生,年收入能夠達到6萬美元。而大約40%的博士會從事年薪4萬美元的博士後研究,這比學士平均年薪45,478美元還要低。另外還有兼職的博士後或是兼職教授,這些職缺佔了學術勞動力的76%,他們所教授的每門課賺不到3,000美元,既不提供福利,也不提供工作保障。


 

雖然博士研究的真正戰場是在校園或是研究機構,但是目前博士研究人員過多,終身職位困難。既然提到了收入,是否考慮轉戰產業界?以英國而言,自2010年起,約有50%的英國博士畢業生選擇了非學術界的工作。

對於產業界而言,博士早已不是重要的頭銜了,國內外皆然。以國內而言,在30年前,產業界會說,大學畢業生其實做的只是以前五專生做的工作,而20年前產業界會說,碩士生做的是以前大學生的工作。隨著就業人口學歷的提高,產業界漸漸普遍錄用了碩士,但是到了博士職級,可就沒有那麼多的缺可以供應。所以30年來不變的說法是,產業界其實不怎麼需要博士。不過這種說法應該要看產業的規格與格局而定,彼得杜拉克 (Peter Ferdinand Drucker) 曾經說:「現在知識的中心已經從大學校園轉移到的公司裡…,因為公司內的博士比學校還多。」的確,公司有足夠的資金,而且能夠用最快的時間將研究成果變現賺錢,以取得更多的資金,有些養得起博士的公司也在技術領域上獲得領先。但是畢竟一家公司的博士缺並不會那麼多,而且走在尖端科技的公司也並不多。全世界的產業界都一樣,公司成立的目的是賺錢,產業界並不能保證學術生涯能夠持續,也不能保證高薪。如果想要走向產業界,在博士研究方面,應該要積極尋找產業界的合作機會,以使未來的工作和目前的研究能夠接軌。

博士的歷練是對於知識的追求、思考的訓練,多充實自己,可以讓視野放寬,學得更高的智慧。既然是培養智慧,那就多想想:為何要攻讀這個Ph.D.?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