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經費之前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有人認為,只有經歷過研究經費申請的研究人員才能蛻變成為〝職業〞研究人員。光是字面意思就充分表達出經費申請對於研究人員代表著考驗,稍稍深究,其實是因為申請研究經費對一個研究人員提出與本職工作不同的思維模式要求,不僅要有嚴謹的研究方法、嚴密的文獻背景和足夠的科學創新性,還需要與〝外界〞打交道.,要能順利轉換思維模式,以下幾件事情你必須要知道!

爭的是經費,不是那一口氣

雖然說在申請經費的過程當中,研究人員的科學研究能力和項目好壞都是經費審查委員做決定的依據,但申請研究經費的本質絕對與獲得某一科學成就貢獻獎不同,其實是赤裸裸的〝討錢競爭〞,尤其是在這個經費無限縮減、而科學研究人員數量大增的年代,研究人員千萬別把經費申請與研究能力、甚至是自研究項目畫上等號。不用死盯某個較〝高級〞機構的經費申請項目,有時,非營利組織也會提供研究經費申請。也不用因為沒申請到而感到挫敗,只要把所需的資訊整理齊全,備齊適當的推薦文件然後寄出就可。

盡職調查能提高競爭力

經費申請(計畫)書是審查委員們來了解研究計畫相關資訊的統一途徑,但並不代表申請者要用所有資訊轟炸審查員,適度收集申請機構的資料對申請者來說很有幫助。

  • 除了出資機構的使命、願景、 核心價值這類的基本背景資料之外,近年該機構的研究重心是否有改變?是否有更注重應用研究多過基礎研究的表現?對於成功研究的評鑑指標是否有調整?
  • 過往經費項目及成功申請者的相關資訊。
  • 如果有可能的話,收集其他經費申請人的相關資訊(競爭對手分析)。
  • 經費審查委員會成員的背景資料,包括研究領域、行業經驗等。
  • 完成申請資料就和完成期刊投稿般,需要依照主辦單位的格式。
  • 如有任何申請條件不懂就要立即詢問,在開始填寫經費申請前能收集到越多資料,取得申請經費的機率就越高。

完成上述調查後,不是要你完全投其所好來扭曲申請計劃書,而是使用獲得的資訊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突出優勢並且揚長補短,基於此基礎上完成的申請書能更好的把研究計畫呈現給審查委員,自然也就能提高競爭力!

常見的幾個誤解

  • 截止日期以前越早提交,越能保證自己處於申請人排序前端?

其實只要在截止日前提交申請就可以了,審查委員也是等到截止日期之後才開始審查的,完全沒必要趕的焦頭爛額、錯誤百出就為了盡早提交。

  • 多申請就多機會,所以手邊隨時準備好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話是這麼說,但執行時應該要更靈活也更謹慎,畢竟不同的機構會有不同的申請書要求和著重點,關於研究計畫本身的資料以外,根據調查結果而調整申請資料才是王道。

  • 提交後,就剩下等待了?

一般經費申請都會有提交截止日期和審查結果公布日期,兩個日期之間,審查委員可能需要額外的補充資料,和審查委員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是經費申請成敗的關鍵,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該掉以輕心。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